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新闻动态

99水泥标准该怎样执行

来源:   时间:2013-02-27

由于原GB/T 177-8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被GB/T 17671-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筒称99标准,下同)所代替。从这1年多时间的实施情况看,存在两个易被混淆的概念,需加以辨明,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一是“采用水泥99标准后,水泥强度下降了,水泥质量下降了”。现在,人们谈起水泥标准,马上想到的是水泥强度的下降,对此有两种不同程度的认识:以GB/T 17671-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标准》普通水泥为例说明(下同)一种是认为原先可以生产425号水泥,现在只能生产32.5 级水泥,相当原来325号;另一种是既然强度下降很大,那么应该通过什么努力尽快使强度不下降,甚至提出出厂水泥28天强度不能低于42.5 兆帕“ 口号”。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对99标准关于强度下降的错误认识,实际上这种下降仅仅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检验方法导致数值表述上的不同,只是数值上的下降,并不代表水泥强度(品质)事实上的降低,这种情形就同当年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从“硬练”转为“软练”引起强度数值表达的变化一样。下面具体针对来分析一下这两种认识。

首先种认识,纯粹没有理解标准,筒单把32.5看成325号,非常错误,如果从事水泥工作的人员现在还有这种认识就不应该了,但对一般水泥用户来讲,可能还有不少人存在这样的认识,对此我们应该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宣传让所有用户了解标准,完全可以扭转用户这种认识,当然你不这样做或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你完成了标准“过渡”,但用户还没有的现象。

至于第二种认识,短时间是很难做到的,如确实要这样做就有点“拔苗助长”味道。假定该厂可以稳定生产425号普通水泥,采用99标准后强度下降10兆帕,仍然可以稳定生产99标准的32.5级普通水泥。但要强求稳定生产42.5级普通水泥,那么不是靠一两项技术,一两种管理方法在短时间可以达到的,需要长期的摸索实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某省为例:1985年425号水泥产量占总产量比例41.7%,2000年425号水泥产量占总产量比例93.2%,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使325号水泥占主导地位转变为425号水泥占主导地位)。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企业的技术改造,相反我大力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来提高企业产质量,只是反对那些打着所谓适应新标准旗号推销设备和技术的,人为造成一种不进行技术改造就无法适应新标准,无法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的紧张气氛。实际上原来只要能稳定生产425号普通水泥的企业现在都能稳定生产99标准的32.5级普通水泥,甚至不需要什么投入做什么改变,或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混合材掺加量或稍稍降低水泥粉磨细度就可以达到要求。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之类只是企业出于对产质量的不断追求而不是专门特意去适应什么新标准,要知道国家标准其实是更低标准,绝大多数企业完全可以做到的,否则这标准制定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水泥强度的类推。以生产普通水泥为例:原生产425号现改为32.5 级,原525号改为42.5级即可。诚然,执行99水泥标准后,检验出来的水泥强度在数值上有降低,已公布的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平均下降幅度在8~10兆帕。因而有不少企业在自己未做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别人的经验,想当然地把自己原生产的425号定为32.5级,525号定为42.5级,并以此类推。这是不对的。如果从感性角度出发,为平常谈话或写文章方便计,模糊认可425号相当于32.5级是可以理解的,就如当年“硬练”强度500号相当于“软练”425号一样,但是凭此去组织生产作为水泥出厂依据就非常错误,别人的经验毕竟替代不了自己的实验,对不同企业、不同的工艺生产出的熟料不同,混合材品种、掺加量不同以及水泥磨的工艺状况,水泥粉磨细度不同受GB/T 17671-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的影响会不同,导致的数据结果肯定不一样,都是不是简单的以此类推,这还不排除实验的系统、偶然误差造成的结果偏差。企业只有在做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摸索总结出符合本厂实际的一套数据才能正确组织生产,在执行标准初期,为可靠计,还应将水泥强度富余放得更大一些,方可确保水泥合格出厂。

上一条:重庆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下一条:加工80~3000目重钙粉不同阶段的工艺要求